油氣回收
利用制冷技術將油氣的熱量置換出來,實現油氣組分從氣相到液相的直接轉換。冷凝法是利用烴類物質在不同溫度下的蒸汽壓差異,通過降溫使油氣中一些烴類蒸汽壓達到過飽和狀態(tài),過飽和蒸汽冷凝成液態(tài),回收油氣的方法。一般采用多級連續(xù)冷卻方法降低油氣的溫度,使之凝聚為液體回收,根據揮發(fā)氣的成分、要求的回收率及最后排放到大氣中的尾氣中有機化合物濃度限值,來確定冷凝裝置的最低溫度。一般按預冷、機械制冷等步驟來實現。預冷器是一單級冷卻裝置,為減少回收裝置的運行能耗,現已開發(fā)出一種使用冷量回用的技術,使進入回收裝置的氣體溫度從環(huán)境溫度下降至4℃左右,使氣體中大部分水汽凝結為水而除去。氣體離開預冷器后進入淺冷級。可將氣體溫度冷卻至-30℃~-50℃,根據需要設定,可回收油氣中近一半的烴類物質。離開淺冷的油氣進入深冷級,可冷卻至-73℃到-110℃,根據不同的要求設定溫度和進行壓縮機的配置。
優(yōu)點:工藝原理簡單,經濟效益最可觀;
可直觀的看到液態(tài)的回收油品;
安全性高;
自動化水平高 。
缺點:前期投資大。制冷能耗高,需要至少兩個冷凝器切換工作,要提前開機制冷!
4、直接燃燒法
這種方法是將儲運過程中產生的含烴氣體直接氧化燃燒,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炭、水和空氣作為處理后的凈化氣體直接排放。該工藝流程僅作為一種控制油氣排放的處理措施,其不能回收油品,也沒有經濟效益。
5、膜分離法
利用特殊高分子膜對烴類有優(yōu)先透過性的特點,讓油氣和空氣混合氣在一定壓力的推動下 ,使油氣分子優(yōu)先透過高分子膜,而空氣組分則被截留排放,富集的油氣傳輸回油罐或用其他方法液化。
優(yōu)點:技術先進,工藝相對簡單;
可直觀的看到液態(tài)的回收油品;
安全性高;
自動化水平高
缺點:膜分離裝置要求穩(wěn)流、穩(wěn)壓氣體。
研究應用
1、吸附法
以美國喬丹公司和丹麥庫索深公司為代表的活性炭吸附裝置,日本系統工程服務株式會社的硅膠+活性炭的吸附裝置和硅膠吸附裝置。日本國東京都條例規(guī)定,油氣濃度≥1vol%,禁止使用可燃性活性炭吸附劑,日本國內禁止使用膜分離法和活性炭吸附法油氣回收技術。
國內建6套活性炭吸附油氣回收裝置,其中5套為進口的產品,除華北某煉油廠鐵路裝車用的油氣回收裝置使用情況尚可外。有3套用于油庫的裝置因鶴管密閉和油氣收集系統的問題,裝置的實際運行效果未達到預期的效果。西北某煉油廠1套裝置建立已5年多一直閑置。僅有的1套國產吸附裝置投入使用時間不長,由于經常換活性炭,一換就是好幾噸,運行成本太大,也處于停運行狀態(tài) 。
2、吸收法
由于吸收法有著其致命的缺陷,很少單獨使用。歐美地區(qū)極少見到吸收法油氣回收設備的應用。吸收法油氣回收裝置,國內建了3套,專用吸收劑方法兩套,柴油吸收劑1套。從已經在用裝置的運行效果來看,在幾種油氣回收技術中,吸收法的回收率是最低的。國內首次自主研發(fā)的油氣回收設備就是采用“吸收法” ,2004-2005年,在中石化科技部的直接領導下,江蘇工業(yè)學院的黃維秋教授帶領其團隊-----江蘇工業(yè)學院產學研基地,采用專用吸收劑AbsFov-97成功的研制出“吸收法”油氣回收設備,安裝在
九江石化公司,運行正常。只是,隨著國家《儲油庫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》的施行,這套裝置已經無法達標。